在“雙碳”目標推動下,
分布式發電系統因靠近負荷中心、能源利用效率高的特點,成為工業廠房、商業建筑及居民社區的重要能源補充。其建設需歷經規劃、設計、安裝、運維四大階段,每個環節的科學實施直接決定系統的安全性與經濟性。
前期規劃是系統建設的“地基”。首先需開展資源勘察,光伏系統需通過專業設備測算安裝場地的年日照時數、太陽輻射強度,避開遮擋物;風電系統則要分析常年風速、風向數據,確保風機有效工作時間。其次需精準匹配負荷需求,通過統計用戶近1-3年的用電數據,明確峰谷用電規律,避免裝機容量過大導致的資源浪費或過小引發的供電不足。同時,需對接當地電網公司,了解并網政策、電價補貼及接入技術要求,確保系統符合電網安全規范。

系統設計需兼顧技術適配與安全可靠。設備選型要“量體裁衣”:光伏系統優先選擇轉換效率高、耐候性強的組件,搭配具備MPPT(最大功率點跟蹤)功能的逆變器;儲能系統需根據備電需求選擇合適容量的電池,兼顧充放電效率與使用壽命。電氣設計需注重安全防護,設置過流、過壓、防雷接地裝置,線路布局需避開高溫、潮濕區域,確保符合電氣安全標準。結構設計則要考慮安裝場景,屋頂光伏需核算建筑承重,地面光伏需設計抗風、抗雪的支架基礎,避免天氣損壞設備。
專業安裝是系統落地的“關鍵一步”。安裝前需對場地進行預處理,屋頂安裝需清理雜物、修復防水層,地面安裝需平整土地、劃分設備安裝區域。安裝過程中需嚴格遵循設計圖紙,組件安裝偏差需控制在毫米級,電氣接線需牢固且做好絕緣處理,避免接觸不良引發故障。安裝完成后,需進行分系統調試,先測試逆變器、控制器等設備的單獨運行狀態,再進行并網前的聯合調試,確保發電數據、保護功能符合設計要求。
運維管理是系統長期穩定運行的“保障”。日常需建立定期巡檢制度,每周檢查組件表面清潔度,及時清除灰塵、落葉;每月檢查接線端子是否松動、設備有無異常噪音。每季度需進行性能檢測,通過監控平臺分析發電效率,若發現數據異常,需排查組件衰減、逆變器故障等問題。同時,需建立設備臺賬,記錄設備運行年限、維護記錄,及時更換老化部件,延長系統使用壽命。此外,需接入遠程監控系統,實時監測發電功率、電網電壓等數據,實現故障的快速預警與定位。
分布式發電系統的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,唯有在各階段嚴格把控技術標準與安全規范,才能充分發揮其清潔發電優勢,為用戶創造長期的經濟收益,助力能源結構轉型。